Z世代凝视压力与倦怠下的社交症状

你是否注意到过"Z世代凝视"?(图片:Getty/Metro)每隔一段时间,TikTok就会为一种你从未留意过的现象创造一个词条...

你是否注意到过"Z世代凝视"? (图片: Getty/Metro)

每隔一段时间,TikTok就会为一种你从未留意过的现象创造一个词条。这次轮到了"Z世代凝视"。

我无法准确回忆起第一次注意到二十多岁年轻人面对看似简单的问题时呆滞凝视的确切时刻,但当我看到瑞利·德斯波关于这一现象的视频时,立刻觉得这画面似曾相识。

在她的帖子中,瑞利重现了自己与女儿高尔夫教练热络寒暄,随后提出明确支付问题,却遭遇漫长沉默、木然表情和越发模糊的回答的场景。

"我离开时困惑不已,"她在配文中写道,"我并不赞成全盘否定一代人,因为我知道这并非所有Z世代的特征。"

@rileysomsendespot

前几天我遇上了Z世代凝视。我离开时困惑不已。我并不赞成全盘否定一代人,因为我知道这并非所有Z世代的特征。这次互动就是很怪异,你知道的? #z世代凝视 #fyp #千禧世代

♬ 原声 – 瑞利·德斯波💕✨️ |全职妈妈|

当然这并非普遍现象,每当我遇到一次所谓的"Z世代凝视",就会有十次被新世代后浪们令人震撼(说白了就是彻底震慑的)的表达能力惊艳到。

但瑞利视频下的五千条评论——以及TikTok、Reddit上数千条相关讨论——并未质疑"Z世代凝视"是否存在。他们开始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才真正有趣。

Z世代泛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群体,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年龄介于23岁至8岁。他们的成长期被在线学习和社会隔离定义——而这种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2024年Preply调查显示,疫情"对Z世代影响尤甚",51%受访者表示有限的面对面交流使他们的社交能力下降,远超千禧世代(47%)、X世代(37%)和婴儿潮世代(26%)。

难怪连闲聊都令人尴尬?

24岁Z世代自助作家塔姆·考尔认为,将"Z世代凝视"归结为粗鲁无礼太过短视,因为这明显是"更深层问题的症状"。

"我们是首个成长过程中面部表情无时无刻不在自拍、故事、视频通话中公开展示的一代人,每件事都可能遭受网路审视,"她告诉《地铁报》。

"这让最细微的互动都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被评判恐惧。

前几代人无需思考自己从各个角度的形象,或是说声'你好'是否别扭,但Z世代需要考虑。"

Z世代凝视压力与倦怠下的社交症状

@feetheyapper

Z世代凝视,你对此怎么看? #z世代 #Zvs千禧 #社会学 #社交媒体 #少数派观点 #社区 #fyp

♬ 原声 – 菲伊🧚🧚🧚

Z世代已关闭——也许他们有权这么做

我们早就听过"朝九晚五的工作对Z世代'不值得'"的说法,他们认为职业晋升难以改变高昂房租、创纪录的学生债务、零工经济和日益扩大的代际财富差距。

如今,部分Z世代内容创作者声称所谓的"凝视"其实是对年长顾客向年轻服务人员提出愚蠢或自以为是问题的正当回应——某种静默抵抗的延伸。

前几代人可能被教导要"尊敬长辈"或"顾客永远正确",但许多Z世代员工已厌倦。彻底厌倦。

@_kayluhbb

#z世代 #工作 #感同身受 #fyp

♬ 原声 – ￶ ￶

虽然部分Z世代员工(或许有理由)正在刻意脱线,但职场健康咨询顾问贝克斯·斯皮尔认为,有些人可能因身心俱疲而无法保持状态。

"这种Z世代凝视可能是过度劳累和认知过载的症状,"她告诉《地铁报》。

这一代人在生活成本飞涨、就业市场不稳定和持续不断数字干扰的时代步入职场。

难怪他们的神经系统会产生看起来呆若木鸡或断线的反应。如同战斗或逃跑反应,我们的神经系统也有'冻结'模式,而这正是我们在这代人普遍感到不堪重负时所见到的现象。"

创办"反倦怠俱乐部"的贝克斯认为,我们不该嘲讽这种社交习惯,而该问:"我们是否即将见证一代人尚未完全进入职场就全面烧毁的景象?"

评论区里,在零售业工作的TikTok用户@Hazlyyyn承认自己大概就是因精疲力竭而凝视。

"我累坏了,每天向不同的人重复同样的事,厌倦维持对话,"她解释道,"快问完问题让我走开,我已过度刺激。"

@maybesantana

千禧世代的Z世代化 #调酒师 #服务行业 #客户服务 #z世代 #Z世代凝视 #服务生生活 #调酒师问题 #fyp

♬ 原声 – 桑塔娜

对于在视频中认出自己的Z世代群体,贝克斯建议他们先找出根源。

"你是否真的完全走神,而不仅仅是对前几代人翻白眼?我们大家都做过这种事!"她说。

"尝试在日常中抢回短暂休息,把精力当资源般保护,好奇是什么在耗尽你。

对身处设计来压垮你的世界仍试图正常运转这件事,别自责。"

当千禧世代遇到Z世代凝视时,贝克斯敦促要多些宽容。

"我们花了数十年奖励那些永远'在线'的人,但这根本不可持续,也许'凝视'就是在告诉我们这点,"她说。

"我们总把眼神交流和即时回应视为专业素养,但这种标准不考虑倦怠、焦虑或神经多样性。"

塔姆也持同样观点,建议千禧世代若遇到尴尬沉默,不要"急着填补空白"。

"片刻静止在你看来或许尴尬,但对某些人来说正是他们需要处理刚刚所说内容的时间。特别是对可能在应对焦虑或缺乏社交自信的年轻人,这种沉默并非无礼,而是他们努力寻找措辞的表现,"她说。

"你能做的最贴心的事就是给他们回应空间。让沉默呼吸几秒。若得不到回答,礼貌地用更简单直接的方式重述问题,这能减轻压力。"

若这种Z世代凝视源于社交焦虑、数位洪流和倦怠——这代人被历史赋予异常艰难的处境——实在难以对其心怀怨言。

如果Z世代凝视是对社会现状的叛逆抗议?我说得其所。

也许Z世代发现了我们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来自作者[xtddz号]投稿,不代表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tddz.cn/xtzl/202510-1766.html

(2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xtddz号
    xtddz号 2025-10-12

    我是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的签约作者“xtddz号”!

  • xtddz号
    xtddz号 2025-10-12

    希望本篇文章《Z世代凝视压力与倦怠下的社交症状》能对你有所帮助!

  • xtddz号
    xtddz号 2025-10-12

    本站[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内容主要涵盖:新闻百科,热点资讯,生活知识,百科大全,娱乐八卦,生活技巧,经验分享

  • xtddz号
    xtddz号 2025-10-12

    本文概览:你是否注意到过"Z世代凝视"?(图片:Getty/Metro)每隔一段时间,TikTok就会为一种你从未留意过的现象创造一个词条...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24小时在线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