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我的生活彻底改变。
2016年,31岁的我踏上了一段独自环游世界的旅程。从南美启程,途经新西兰,最终抵达亚洲和印度。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但我也因此感染了莱姆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深深理解了贾斯汀·汀布莱克最近公开确诊莱姆病的感受。
我不太记得自己具体是何时被蜱虫叮咬的,但那年五月在泰国时,我的腿部后侧出现了一个环形皮疹——当时并不疼痛或瘙痒,我误认为是过敏反应,便没当回事。
然而六个月后在印度,我突然出现消化问题和腿部剧烈疼痛。那时我甚至无法站立,更别说走路,于是急忙飞回英国。那时的我完全不明白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独自身在异国他乡,我感到极度恐慌。
尽管我本该回英国后开始新工作,但身体状况太差根本无法工作,在家中卧床数周,症状类似流感。
我的病情不断恶化,接下来几个月频繁出入医院。医生曾将我隔离观察,因为他们最初怀疑我感染了某种热带疾病。最终经过漫长检查,我才被确诊为莱姆病。
2017年3月,我最初被诊断为四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接受了多次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术。我以为自己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但接下来的一年治疗后,尽管第二年春天我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仍有诸多严重症状困扰着我,包括癫痫发作、呼吸短促、偏头痛和失眠。

我被困在公寓里,连房间都走不动——这段时间母亲一直陪伴着我照顾我。我开始出现焦虑、强迫症、恐慌发作和抑郁症状。
2018年至2020年间,我多次往返医院就诊,但没有医生能诊断出病因。我的症状被归咎于术后恢复和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全科医生告诉我,我的症状源于独居导致的孤独感。
但我清楚自己身体一定出了大问题。
我旅行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让我确信问题不简单。当我在争取确诊时,帮助我度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营养师莱拉提出了莱姆病的可能。
她鼓励我坚持做更精准的检测,最终结果显示我体内携带伯氏疏螺旋菌,这种细菌正是导致莱姆病的元凶——它是通过感染蜱虫叮咬传播的。
那是2020年3月,就在全球因新冠疫情封控前。我震惊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终于知道自己不是疯了,症状有明确原因。
如果我当时立刻被确诊,或早知莱姆病的风险,只需要几周抗生素治疗就能痊愈。
然而从被蜱虫叮咬至今的九年里,我一直卧床在家,行动需靠轮椅。
未经治疗或像我这样确诊太晚的莱姆病,治疗起来极其困难,甚至会发展为慢性莱姆病——即晚期莱姆病。
被蜱虫叮咬九年后的今天,我仍未完全康复。我尝试过口服抗生素、五周静脉注射抗生素,甚至草药疗法。
莱姆病带给我巨大损失。我因在2017年1月停职而失去工作,与母亲的积蓄都花在私人治疗上,失去了独立生活能力。
由于无法与朋友见面,我失去了大部分朋友、社交生活、自我价值感和我熟悉的生活。
但对我帮助最大的,除了家人的支持和心理咨询外,是我在失眠夜晚偶然发现的写诗爱好。
某晚因失眠无法入睡时,我把思绪写成诗,这种表达方式让我获得释放。在母亲和心理咨询师鼓励下,我参加英国比赛竟获得第一名!
此后我写了无数首诗,这种疗法帮助我表达难以言说的思绪。
但我更想阻止其他人遭受我的痛苦。
你或你的家人是否感染过莱姆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我希望大家能更多了解被叮咬后该做什么,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莱姆病侵害。关于蜱虫特征、皮疹形态和蜱虫移除方法等信息,建议访问莱姆病英国协会官网。
对我来说,尽管康复之路漫长,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其他经历同样困境的人一样进入缓解期,慢慢重建莱姆病夺走的美好生活。
本文来自作者[xtddz号]投稿,不代表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tddz.cn/xtzl/202510-161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的签约作者“xtddz号”!
希望本篇文章《莱姆病毁了我的生活——一切都始于一只蜱虫的叮咬》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内容主要涵盖:新闻百科,热点资讯,生活知识,百科大全,娱乐八卦,生活技巧,经验分享
本文概览:九年前,我的生活彻底改变。2016年,31岁的我踏上了一段独自环游世界的旅程。从南美启程,途经新西兰,最终抵达亚洲和印度。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