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亮起时,"妈妈"的名字闪现在屏幕上。
妈妈打电话给我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她就住在我家40英里外——但这次通话非同寻常。
寒暄几句后,通话目的浮出水面:妈妈想听听我对她和爸爸去世后选择直接火葬的看法。
没有追悼仪式,没有繁文缛节,只有他们的骨灰会寄给我。
"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妈妈问我,"这么做就是让你在我们走后不用操心任何事。一切都给你安排好了。"
话里话外,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钱。
我们从来都不是什么富裕家庭,就我们仨——我和父母。
虽然我从小在德比郡的政府廉租房长大,虽然家境并不殷实,但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可羞愧的——父母总是把我的需求摆在第一位。
我想要的芭比娃娃、新衣服,只要是嚷着要,他们就给我买,为此他们缩减每周食品采购预算,为省钱甚至不敢给车加满油。
我从来不是什么富家子弟,但我永远是被爱着的孩子——对我来说这就比什么都重要。
这些年每次和妈妈聊到她的身后事,她总说要放《怪形秀》里的《我要回家》。至于爸爸,我猜他可能会选比利·乔尔的《维也纳》吧。
但直到这次电话前,他们从未细说过其他细节——尽管他们总爱半开玩笑地提到要办个不像样儿的葬礼。
所以当父母打电话跟我讨论更新后的计划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他们现在要办的是直接火葬。
按照计划,他们百年后遗体直接被接走火化,骨灰寄给活着的另一半或我——全程不设任何形式的追思仪式。
这两个可爱的人,就这么被当个包裹似的寄出去了。

促成这个决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2022年外祖父去世时的经历。
尽管他生前预付了大部分丧葬费,但下葬等意外支出还是给这个艰难时刻雪上加霜。
再加上要处理我们此前毫不知情的债务,整个家庭都被压垮了。
与爸爸(他有两个兄弟)和妈妈(她有四个姐妹)不同,我是独生女。
他们不希望我在最悲伤的时候还要操心办葬礼——就像当年处理外祖父后事时我们全家人经历的那样。
从购买墓地到支付律师费再到下葬本身,总共花了250英镑——在我们看来可是一笔巨款。
但即便我不是独生女,他们也承担不起其他选项。
后者尤其让我心碎。
他们被告知火化要1500英镑,而土葬则要4000英镑往上。
显然后者是更划算的选择——但令我痛心的是,他们只能因为经济拮据选择这种最基础的葬礼,为的就是避免我在悲痛之外还要承受更多。
当然,我随时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给他们办场私人追思会——我肯定会放他们喜欢的那几首歌——但这个选择权被剥夺的事实,仍然让我隐隐作痛。
我们并不是唯一这样选择的人。
截至2023年,直接火葬占全部葬礼的20%,相比2020年增长了11%。
我无法代表所有人发声,但直觉告诉我,成本低廉才是这种葬法越来越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父母说他们不介意,我相信他们说的。
话说回来,他们本来也不是循规蹈矩的人,所以临终也不破例有什么奇怪的吗?
我只觉得他们值得更好的。
毕竟他们受了那么多苦、做了那么多牺牲,我多希望能让他们拥有最体面的送别——毕竟他们是我想得起的最善良的人。
但现实是他们用为数不多的积蓄定了两份最基础的身后计划。
遗憾的是,像殡葬保险或分期付款这种选择,他们根本负担不起。
我妈是残疾人,靠在家兼职赚点外快糊口,我爸是她的无薪护理员。
我爸微薄的国家养老金和我妈微不足道的个人独立支付(PIP)津贴,勉强够糊口。
分期付款和保险这种奢侈品,他们根本沾都沾不上。
在理想世界里,每个人都该负担得起体面的葬礼。
毕竟,人死了也该得到和生前一样的尊严和关照。
想要让葬礼更亲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前的经济压力。
虽然葬礼不过是我们文化中又一个社会建构产物,但这种传统仪式对送别至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逝者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吗?
说句贴心话,要是能自己说了算,那该多好。
如果你也有故事想分享,欢迎发送邮件至jess.austin@metro.co.uk联系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作者[xtddz号]投稿,不代表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tddz.cn/xtkp/202510-147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的签约作者“xtddz号”!
希望本篇文章《父母为我选择极简葬礼,背后是无奈的经济现实》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内容主要涵盖:新闻百科,热点资讯,生活知识,百科大全,娱乐八卦,生活技巧,经验分享
本文概览:手机屏幕亮起时,"妈妈"的名字闪现在屏幕上。妈妈打电话给我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她就住在我家40英里外——但这次通话非同寻常。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