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工程师设计了一款配备巨型二氧化碳气囊的“防撞”飞行器生存系统(图:詹姆斯·戴森奖)
数十年来,人类始终在探索无忧无虑翱翔天际的方式。
如今,两名工程师声称找到了解决方案——他们从地面交通工具中汲取了灵感。
受三个月前印度航空171号航班在艾哈迈达巴德坠毁事件启发的“重生计划”,是一款旨在预测坠机的飞行器生存系统。
当人工智能(AI)察觉发动机故障等异常情况时,这套系统会部署巨型气囊“茧”来缓冲飞机冲击。
这些由多层织物制成的气囊将在不到两秒内从机头、机身和机尾弹出,吸收撞击力。
“重生计划”官网上展示的系统设计图(疑似AI生成)布满错别字且带有黄色色调。
该项目由迪拜伯乐国际科技学院的埃舍尔·瓦西姆和达山·斯里尼瓦桑设计。
他们表示:“重生计划不止是工程学——它是对悲痛的回应。这是对生存可预先规划的承诺,即便在失败后仍能迎来第二次机会。”

该系统采用分阶段部署气囊的方式,并配备二氧化碳罐和传感器,向飞行员发出警报并为紧急迫降做好准备。
减速降落伞会产生逆推力,使飞机在可控触地过程中减速。
该设计引发了一些疑问,例如系统误激活的可能性,以及其增加的机身重量和成本。
其中一名工程师表示,母亲对印度航空空难的反应激发了他设计防撞系统的灵感。
印度航空171号航班在起飞后数秒内坠毁,机上乘客仅有1人生还。
调查人员正在重点关注燃油控制杆,在这架波音787飞机升空后不久就触发了相关装置。
目前尚不清楚该事件系蓄意行为还是意外。
瓦西姆和斯里尼瓦桑称该项目诞生于“心碎时刻”。
他们表示:“为何没有一套故障后的生存系统?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朋友。这场情感风暴演变成了数小时的研究与设计。”
“重生计划”入围了詹姆斯·戴森奖决赛,该奖项旨在表彰改变世界的发明。
乌克兰发明家瓦拉伦科·尼古拉耶维奇在2016年推出的可分离式飞机舱位曾引发全球关注。
该机舱采用凯夫拉尔和碳纤维等超轻材料制成,并配备降落伞辅助装置。
但批评者认为这种创新设计反而可能削弱飞机结构强度。
可分离舱位缺乏方向控制功能,可能对地面人员构成风险等问题也引发担忧。
部分飞机内置有紧急降落伞系统,可在危机时刻缓慢将整架飞机降至地面。
1998年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认证的Cirrus飞机降落伞系统至今仍是同类产品中的唯一选择。
该降落伞通过机身尾部火箭发动机启动,截至2019年,配备该系统的24架飞机中已有21架在坠毁后成功修复并重返蓝天。
但这些创新技术是否必要仍存争议,毕竟航空事故极为罕见。
去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安全报告显示,每百万架次飞行中仅有1.14架次涉及事故。
本文来自作者[xtddz号]投稿,不代表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tddz.cn/xtfx/202510-15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的签约作者“xtddz号”!
希望本篇文章《防撞飞机设计获詹姆斯戴森奖》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内容主要涵盖:新闻百科,热点资讯,生活知识,百科大全,娱乐八卦,生活技巧,经验分享
本文概览:两名工程师设计了一款配备巨型二氧化碳气囊的“防撞”飞行器生存系统(图:詹姆斯·戴森奖)数十年来,人类始终在探索无忧无虑翱翔天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