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sis温布利首秀从陌生到感动的音乐之夜

Oasis的首场温布利演出堪称超凡体验(图片:BigBrotherRecordings)当我得知自己要去温布利看Oasi...

Oasis的首场温布利演出堪称超凡体验(图片:Big Brother Recordings)

当我得知自己要去温布利看Oasis演出时,感觉就像中了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厂的金券——只是我从未真正迷恋甜食。

在美国长大时,Oasis不过是“那支唱《Wonderwall》的乐队”,那首歌被反复播放到甚至不像是音乐了。我一直以为他们只是昙花一现的乐队——一支被人们假装喜欢的英国乐队。

搬到英国后,我意识到Oasis在这里不仅是一支乐队,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这让我困惑不已。

如此庞大的乐队为何未能在美国立足?我们明明对英国输出物如饥似渴——莎士比亚、《爱岛》、帕丁顿熊都引进了,为何独独不引进盖勒加尔兄弟?

每当我尝试聆听Oasis时,感觉就像闯入了自己并不信仰的宗教殿堂。那些符号与仪式我似曾相识,但其内涵却始终朦胧。

我总得出同样的结论:Oasis的音乐深深植根于英伦文化,脱离该背景便难以独立存在。与其他如北极猴子等英国乐队不同,Oasis的音乐本身似乎不够强韧,难以突破文化界限。

但如果说Oasis是种信仰,那么上周五的温布利之夜就是我的精神觉醒时刻。

男友坚持穿拉格比联盟球衣才是合适的音乐会装扮(图片:Brooke Ivey Johnson)

我遗憾未能更清晰地看到利亚姆的八字胡(图片:Big Brother Recordings)

从开场起现场气氛就无比狂热(图片:Harriet T K Bols)

我从未见过如此激动与专注的观众(图片:William Lailey / SWNS)

演出以利亚姆与诺尔·盖勒加尔兄弟携手走上舞台开场,此举引发观众狂热尖叫,我真以为见证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和解时刻——“戈氏同志,推倒这面墙”,但多了些棒球帽元素。

舞台背景播放着乐队重组之路的媒体头条合集。当我试图阅读这些标题时,突然震惊地发现身边这群以四五十岁居多的男子竟公然哭泣。

我感觉自己像个冒牌货。就像佛教徒接受教皇祝福:这场面难道不是浪费?

利亚姆戴着压低帽檐的棒球帽(几乎能混入观众席),嘴里叼着 tambourine,演出间隙还朝台下要水喝,浑身上下散发着纯正的桀骜不驯。

但这次不是那个曾给他带来麻烦的狂躁气场。这次的感觉是真挚、顽皮,甚至带点自知之明。

他的歌声坚定、精准且富有旋律。我从未觉得唱片中的他有多出色,但那一刻,我明白了该怎样聆听他:他身后是人浪般的歌迷在狂呼尖叫,与他一唱一和。

诺尔再次证明他是乐队音乐灵魂人物(图片:William Lailey / SWNS)

目睹盖勒加尔兄弟携手同台,恍若见证凡尔赛条约签署(图片:Big Brother Recordings)

整场演出除三首外的23首歌曲均来自1994至1995年间短短18个月,将观众带回那个特定时空。

诺尔的独奏环节意外动人。无论是《Masterplan》还是《Little by Little》,都让人想起这位旋律建筑师的才华。而《Half the World Away》向《罗伊尔一家》致敬(他特意澄清“不是那个王室,是真正的罗伊尔家”),全场观众的手机灯光随着歌曲摇晃,形成一片星海。

利亚姆携《Live Forever》登场,献给已故的奥兹·奥斯本,大屏幕上投影出奥兹的面孔——这对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登顶的乐队而言,是个出人意料的感人致敬。

观众从开场的“十级能狂”结束于某种失控状态,是我参加过最友善的音乐会观众。他们紧张而虔诚,仿佛口袋里装着太多钱、等了太久,一分钟都舍不得错过。

我面前有群来自利兹的中年男子,他们骄傲地告诉我自中学起便是铁哥们儿。为了这张门票,他们从英国各地赶来,在座位上哭着拥抱,互相泼啤酒。其中一人喝得站不稳,背对舞台仰天长笑,仿佛在说:我不需要看见,只需要感受。

他做到了。

但我呢?

利亚姆状态极佳,完美演绎每句歌词(图片:William Lailey / SWNS)

Oasis的音乐与他们诞生的时刻紧密相连:90年代中期的英国,满是傲慢与牛仔裤与雨中香烟。若你当时是少年,怕是无法理性看待他们;若你错过了,我怀疑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我接受这点。

他们捕捉到那个“一切皆有可能”的版本的英国:酷不列颠尼亚、布莱尔执政初期的乐观、英国摇滚乐称霸乐坛、足球盛世、经济仍在承诺向上流动。他们是披头士风格,却褪去了天真。少了些幻想,多了些英国大男孩的粗犷。

他们就是本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冲蚀文化边界的时刻,延续了某种骄傲而典型的英国精神。

说到底,他们的音乐在我耳中还是……过得去。称职。悦耳。但算不上伟大。

话又说回来,我热爱的音乐里,总有些在他人耳中平淡无奇的。怀旧是剂猛药。若连我自己都无法摆脱偏见,自然不能苛责别人的喜好。

某刻,我身边的男人注意到我在做笔记,问我这是在做什么。当我解释自己在写评论时,他自封为Oasis的非官方发言人。

乐队为奥兹·奥斯本献上了感人至深的致敬(图片:Bav Media)

“这首歌是B面单曲。”他在演唱《Acquiesce》时半带防御性地解释,“但这是给铁粉准备的。或许你听不懂……甚至觉得无聊,但……”

我向他保证自己玩得很开心,这倒是实话。但更重要的是,见证许多人此生最难忘的夜晚,若不好好享受,几乎显得失礼。

于是我放开了手脚。被来自纽卡斯尔的三个娃他爹(名字是汤姆还是格雷格我记不清了)扛在肩头,扯着脖子高唱《Rock ’n’ Roll Star》,仿佛自己真生于诺森伯兰郡,1996年首次接吻时耳边正响着这首歌。

我开始从身体到心灵都理解为何这支乐队如此重要时,演出已进入高潮。利亚姆称《Wonderwall》是“烂歌”但还是唱了起来。那四分十六秒的集体呐喊仿佛凝聚了九万人青春岁月的鬼魂。

兄弟俩在台上宛如归家(图片:Big Brother Recordings)

观众从头哭到尾(图片:William Lailey / SWNS)

汤姆或格雷格放声大哭,紧紧搂住自十岁起便是好友的肩膀(“就是他,打小儿一块儿玩儿!”),那表情灿烂得仿佛要裂开。随后《Champagne Supernova》响起,温布利上空绽放烟花。

利亚姆最后说:“感谢你们让这一切发生。能回来真是太他妈棒了。” 在那语境中,这句话倒像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独白。

我离开时精疲力竭、兴奋至极——还被彻底圈粉了。

但若你并非1996年的少年,我怀疑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Oasis对乐迷的意义。他们深深嵌在某个特定时刻,一种难以轻易移植的英伦传奇。

但上周五的夜晚,我终于触碰到那层神秘。Oasis并非因深深植根英伦文化而无法成为世界级摇滚乐队——恰恰是这一点让他们如此特别。

想投稿吗?

如果你有名人新闻、视频或照片,可联系 Metro.co.uk 娱乐团队,发送邮件至 celebtips@metro.co.uk,拨打 020 3615 2145,或访问我们的提交内容页面——我们期待你的来信。

本文来自作者[xtddz号]投稿,不代表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tddz.cn/xtfx/202509-1175.html

(2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xtddz号
    xtddz号 2025-09-22

    我是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的签约作者“xtddz号”!

  • xtddz号
    xtddz号 2025-09-22

    希望本篇文章《Oasis温布利首秀从陌生到感动的音乐之夜》能对你有所帮助!

  • xtddz号
    xtddz号 2025-09-22

    本站[xtddz号 - 热点新闻百科,解锁更多有趣知识与生活技巧]内容主要涵盖:新闻百科,热点资讯,生活知识,百科大全,娱乐八卦,生活技巧,经验分享

  • xtddz号
    xtddz号 2025-09-22

    本文概览:Oasis的首场温布利演出堪称超凡体验(图片:BigBrotherRecordings)当我得知自己要去温布利看Oasi...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24小时在线

    关注我们